茶本质的味道是"啜苦咽甘",人们将"啜苦咽甘"的饮茶体验投射到生活与生命之中。精益求精地炮制一碗茶,还是改变不了其苦涩的滋味,当人们徐徐体验其苦涩味时,喉舌在告诉人们其实是一种美妙的甘甜滋味。犹如人们平凡的人生,总是想通过勤勉努力来改变辛苦的日子,但日子总是多有波折,当人们能仔细品味苦难岁月时,才知道其实已获得人生的丰满回报。不以苦为苦,反以苦为乐,犹如"孔颜之乐"。但是,让普通人直接作这样的理解是十分艰涩的,需要途径,使之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实现相互改造的价值关系(审美关系),产生彼此的情感。
于是,仪式化的饮茶方式被推崇。陆羽提出"精、行、俭、德"作为饮茶方式的仪式规定和精神气象,日本的饮茶仪式更体认到苦寂的审美趣味,其要旨归纳为"和、敬、清、寂"。现代技术发展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抑制不住对气韵生动的娴熟技术呈现出的审美趣味带来的强烈喜好,程式化的饮茶仪式也列入了民间艺术。在中国,称之为"茶艺"。凝神屏气地仔细选择"茶、水、器、火、境"茶艺要素,获得入场的资格;凝神屏气地端详沏茶的每一个动作和步骤,为一杯好喝的茶汤;凝神屏气地体察茶艺过程中瞬间的气氛、情绪变化,以人情感唤醒共同的节奏。当捧起茶汤与人合二为一时,凝神屏气的压力感一下子得到释放,涌上不可名状的美与和谐,刹那间体会到了永久。此刻,喝茶既实在又不实在,因为品赏到的已不仅仅是茶汤的味道,而是激荡心灵的情感倾诉。
茶的信仰,是建立在自然力与审美力的基础之上的。茶始终是生理解渴的内容之一,它的充实,使它的审美建立在充实之上。如孟子曰∶"充实之谓美。"茶艺的价值在于,将茶的信仰以人情感的方式,慰藉到每个平凡人的生活里。科技总是在追求创新,生命总是在追问意义。茶的价值追问,在五千年的历史血脉里,始终在接纳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延续。唐代的蒸青技术诞生了煎茶法,宋代技术改良了茶粉的质量有了点茶法,明清的散叶加工技术成就了延续至今的沏茶法。形式一直在创新,而对茶的信仰一直未变,并由茶艺来关怀当下。
茶艺师这个职业,在我看来前途非常好的,可以用一片光明。学茶艺,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不仅工作更容易找了,也非常有选择性,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茶艺师这个职业都是越老越吃香的职业。
茶艺师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
1.鉴别茶叶品质;
2.根据茶叶的品质,进行茶水冲泡;
3.选配茶点;
4.向顾客介绍名茶、名泉及饮茶知识、茶叶保管方法等茶文化知识;
5.按不同茶艺要求,选择或配置相应的音乐、服装、插花、熏香等环境。
6.能辨别生茶和熟茶,能把它们的色、香、味都发挥到完美的境界。
报考条件:
初级茶艺师,具下列条件之一者:
(1)初中毕业并从事茶艺工作一年以上;
(2)高中或中专相关专业学生。
中级茶艺师,具下列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茶艺工作6年以上;
(2)大专相关专业三年级学生;
(3)本科相关专业三年级以上学生。
高级茶艺师,具下列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茶艺工作8年以上;
(2)取得中级资格证书满2年;
(3)大学本科专业毕业。
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茶艺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
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功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功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功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功夫茶讲究品饮功夫。